第两百六十六章 元宇宙_这个吞金兽不好养
言情小说 > 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> 第两百六十六章 元宇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两百六十六章 元宇宙

  《雪崩》里的元宇宙,就存在于一个半径超过一万公里的星球上,这个星球上有一个长度为65536公里的赤道大街,沿着大街,又有256个高速入口,而每两个高速入口间,又有256个局部入口。

  人们可以从局部入口登陆到元宇宙的星球上。

  而元宇宙里的建筑,就是沿着这样一条大街及其支干道修建的。

  所以说,从概念上讲,元宇宙特指的就是虚拟现实VR中的场景。

  至于是不是“众包”出来的,那是它在不同时代落地问题。

  而在最近的元宇宙热潮中,基本上所有互联网公司,都可以和Metaverse扯上关系。

  这样似乎有用,又似乎没用。

  说它有用,是因为现实中的元宇宙,确确实实需要非常大量的公司参与进来,基本上要把当前的现实生活在VR中“复刻”一遍。

  而当前互联网公司中的知名企业,在这个新浪潮中,必然占得先机。

  说它没用,是因为如果一个只是把当下最知名的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列一遍,似乎对我们后继的分析、推演,又起不了什么作用。

  可能有的朋友会反驳说:“没错,原著中的元宇宙,确实是讲VR世界,但是,我们现在说的元宇宙,只是借用了原著中的一个名词儿概念,并将其内核抽象了出来,咬文嚼字地盯着原著的描写没意义。”

  对此这并不同意。

  过于宽泛的定义,会使得后继分析陷入混乱。

  要想讨论清楚一个问题,首先就是要有清晰的定义。

  只有把元宇宙的定义落到非常具体的场景中,才能帮我们想清楚这样的问题:潜力无穷的元宇宙,到底在哪方面潜力无穷?Roblox是什么?

  Roblox是一款在海外青少年群体异常火爆的小游戏平台,诞生于2004年。

  彼时,第一波VR热潮已经结束,而离OculusRift问世还有六年。

  到了2021年,悄悄发展的Roblox月活用户已经超过了两亿。

  2021年3月10日,Roblox成功上市,市值目前已经超过五百亿美金,这个战绩直接引燃了游戏投资市场。

  毕竟,成立于1982年的老牌游戏大厂EA市值四百亿都没这么高,而育碧七十三亿更是被远远落在身后。

  热潮的概念总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,作为把“元宇宙”概念写进招股书的第一人,Roblox也就理所当然了接过了“元宇宙第一股”的名号。

  Roblox跟传统的热门游戏最大的区别是,它上面这些小游戏都是由玩家开发的。

  Roblox提供了一方的轻代码开发工具RobloxStudio,玩家可以零代码或者少量代码开发出好玩的小游戏,然后上传到Roblox的云平台,供千千万万的其他玩家体验,而开发者自己不需要承担任何服务器成本。

  玩家体验过程中,需要付费购买各种增值服务,而游戏的开发者则可以进行分成。

  Roblox上目前大约有八百万开发者,制作了一千八百万的UGC“体验”总数量,但是,百分之九十的游戏时长来自于前一千个游戏。

  Roblox上的游戏,用户量收敛速度非常快。

  根据官方数据,2020年,一百二十多万名玩家开发者通过作品内的虚拟货币Robux获得了收入。

  但是年收入在三五万美元以上的Roblox开发者只有四千三百个,十万美元以上的只有三百多个,一百万美元以上的三十多个,一千万美元以上的三个。

  虽然Roblox是零代码/轻代码游戏开发平台,中小学生也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游戏,但如果想创作稍微复杂点的游戏,就必须要写代码。

  所以,时至今日,排名靠前的很多都已经是专业的游戏工作室,而非官方一直宣传的中小学生。

  至于Roblox与元宇宙的关系,按照Roblox官方在一次演讲中的说法,元宇宙需要如下要素——身份,朋友,沉浸感,低延迟,多元化,随地,经济系统,文明。

  即便从官方的定义看,目前的Roblox与元宇宙也相去甚远,因为它整体上还是过于简单。

  如果严格按照本初概念,元宇宙首先需要是存在与VR/AR平台的。Roblox在2016年其实也推出了支持VR的版本,我们可以“勉强”说它是有一些沉浸要素的,但是跟真正的VR游戏比,沉浸感远远不够,更扯不上文明二字。

  其实Roblox跟元宇宙最最沾边的要素,官方反而没提,那就是:开放生态。

  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在Roblox平台上制作游戏内容。

  但是,Roblox并非第一个开放生态的游戏平台,其实早于它一年诞生的SecondLife第二人生跟元宇宙更搭边一点,只可惜SL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销声匿迹了。

  Roblox上市后,各种元宇宙概念股层出不穷。

  《雪崩》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也不断被提起。但是它描述的是身处在1992年的作者想象中的未来元宇宙景象。

  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,科技在不断发展,互联网行业也在不断变化。

  新的元宇宙的形成,必然会基于当下的行业格局和潮流趋势。

  在书中,尼尔·斯蒂芬森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,并将其命名为“元界”。

 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,在元界中都有一个“网络分身”。

  这个“元界”,英文原著中叫“Metaverse”。它由Meta和Verse两个词根组成,Meta表示“超越”、“元”,verse表示“宇宙universe”。

  没错,Metaverse就是主角——元宇宙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所说的“网络分身”,英文单词叫做Avatar。

  是不是很眼熟?

  是的,Avatar就是“阿凡达”。

  2009年,美联邦著名导演詹姆斯·卡梅隆的那部经典电影,就是以它命名。

  Avatar的原意是“化身”,印度教和佛教中,特指化作人形或兽形的神。如今,电脑游戏或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虚拟身份,也叫Avatar。

  相信大家很快就反应过来了,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,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。

  其实,更准确来说,元宇宙是未来的虚拟世界也就是现在还不存在。

  说到虚拟世界,相信大家马上又想到了另一部经典电影,那就是2018年美联邦大导演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执导的——《头号玩家》。

  电影里的绿洲,就是一个元宇宙,虚拟世界。

  实际上,如果说仅仅是提出虚拟世界,那尼尔·斯蒂芬森并不是世界第一人。

  早在1981年,美联邦计算机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说《真名实姓》中,就构思了一个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拥有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。

  尼尔·斯蒂芬森在弗洛文奇的基础上,进行了升华和加强。

  但是不管怎么说,尼尔·斯蒂芬森仍被公认为是元宇宙的正式提出者。

  那么元宇宙是游戏吗?

  谷诪/span毕竟说了半天,不是小说就是电影,太虚无缥缈了。而且,虚拟世界这玩意,游戏里全都是啊。

  所以难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,已经进入了元宇宙?

  这种说法,也对,也不对。

  按照“元宇宙第一公司”Roblox公司,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八大要素。

  身份:你可以拥有一个虚拟身份,与现实身份无关,可以是总统,也可以是乞丐。

  朋友:你可以拥有真人或AI朋友,可以社交,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。

  沉浸感:你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,忽略其它一切。

  低延迟: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,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,体验完美。

  多元化:元宇宙可以提供丰富、差异化的内容,包括玩法、道具等。

  随地:你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元宇宙,不受空间限制。

  经济系统: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,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。

  文明:人们聚集在一起,创造独特的虚拟文明、数字文明。

  对比一下游戏,大家会发现,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电脑游戏,都无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。

  身份和社交,这两方面游戏是可以满足的。玩家可以创建自己想要的角色,完成与其他玩家之间的互动,形成社交关系。

  沉浸感、低延时,这个我们在说5G、VR/AR的时候,反复解释过。

 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,勉强可以满足,但是距离完美体验也就是16K以上的720°高清影像、180Hz以上的刷新率、5ms以下的延时还有很大差距。

  多元化,这个涉及到内容创作了。

  就像App开发一样,这个依赖于生态。

  一旦生态成熟了,又有市场驱动,就会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加入,生产内容,制作元宇宙里面的元素,包括玩法、道具、角色、场景等。目前来看,还差很远。

  随地,这又是一个技术问题。一方面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,当然我们国家有优势,另一方面,取决于接入手段,也就是终端设备。

  便宜且好用的接入终端,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元宇宙。

  当然了,用户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。

  经济系统,现在的游戏,基本上都有经济系统,但是非常简陋。

  不过,我们真实的经济系统都已实现了数字化,将来移植进元宇宙,貌似也不会太难。

  而且,目前数字货币越来越火爆,很可能构成元宇宙的金融体系底座。

  文明,这个就有点玄乎了。

  目前的游戏,好像还没有形成文明吧?最多也就是文化。

  总而言之,游戏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级形态。技术方面,两者还有很大差距。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,元宇宙才刚刚起步。

  未来,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戏为起点,发展为互联网的替代者,深入整合数字化娱乐、社交网络,甚至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。

  至于元宇宙,到底依赖哪些技术?

  话说回来,1992年就提出的元宇宙,时隔三十多年,怎么突然就火了呢?

  很简单,时机问题。

  天马行空的想象,提早了就是疯子,把握住时机的,才是天才。

  如今,之所以元宇宙会火,和前几年VR/AR技术风靡不无关系。

  而且,云计算、芯片、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,也刺激了元宇宙的概念复苏。

 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,现在似乎已经摸到了元宇宙的门槛,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。

 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,具体包括哪些呢?

  粗略来说,元宇宙包括了这么几个方面的技术——芯片技术、网络通信技术、虚拟现实技术(VR/AR/MR/XR)、游戏技术(游戏引擎、游戏代码、多媒体资源)、AI人工智能技术、区块链技术。

  元宇宙是数字宇宙,是平行世界。所以说,元宇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,和IT、CT技术密不可分。

  要支持庞大的元宇宙运作,首先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算力和算法。

  算力的根基是芯片,不用解释了吧?算法呢?是软件,更是长期的人才积累和生态经营。

  众人拾柴火焰高,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,投入更多的资源,才能一砖一瓦地把元宇宙搭建起来。

  虚拟现实技术、游戏技术、AI人工智能,都属于IT范畴。站在CT通信的角度,元宇宙也是一个可以蹭的大热点。

  前面不是说“随地”嘛?

  没有通信,没有低延时的5G/6G/全光网,用户就不能接入元宇宙,只能在单机里自嗨,那还有啥意思?

  最后还有一个区块链。

  区块链和元宇宙有啥关系?

  当然有关系,不是说了元宇宙需要金融体系和虚拟货币吗?

  虚拟货币的背后,就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啊。不然你以为现在币圈的人为啥对元宇宙这么亢奋呢。

  目前国内出版的好几本元宇宙的书,作者都有币圈或链圈背景。

  至于元宇宙,资本的狂欢?

  新概念的诞生,当然少不了资本圈的炒作。兴奋的投资者们,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上车了。

  美联邦的互联网科技巨头,是最早对元宇宙进行布局的人。

  2014年,Facebook以二十亿美元的高价,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Oculus。目前来看,表面上为了VR/AR,实际上是为了“元宇宙”。

  除了Facebook之外,谷歌、亚马逊、迪士尼等巨头,也都进行过元宇宙的战略布局。

  国内的第一游戏公司,企鹅其实也敏锐观察到了元宇宙的机遇。

  2020年底,小马哥提出了“全真互联网”的概念,声称其能够“由实入虚,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”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q2.cc。言情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yq2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